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三十三章 君臣久長

關燈
私室之中,李汲將自己的想法向李泌合盤托出,他首先說:

“西域實為中國之臂膀,張騫鑿通西域,漢武始能遠逐匈奴,漢之國勢,臻於鼎盛。其後魏晉循之,逮晉末大亂,張氏據此而成王業,中國不與西域實通凡三百年;逮楊隋得河西,而我唐因之逐突厥,再命西域都護,覆置安西、北庭諸鎮。

“由此可見,中國盛始能得西域,中國亂而西域必失;亦可得見,若失西域,則中國必沈淪也。因西域溝通東西,若在中國掌握之中,則西來商賈,可直抵長安、洛陽,供入殊方異貨,大有益於中國。

“時人往往以為西方輸來,不過些海珠、琉璃、寶石罷了,甚至認為無益於小農,且啟奢靡之風,其實不然。如今之胡瓜、胡麻、胡蒜、蒲桃,皆自絲路輸來,養活多少農人,餵飽多少老饕;琵琶、胡琴,樂了多少百姓,啟了多少文思——若無蒲桃美酒,恐怕李白不成其為‘詩仙’!

“更要在水不流則必腐,樞不轉則必蠹,唯有不斷從西方引入思想、文化、技術,諸般活水,才能使中國更為繁盛,傲立於世界之巔!別的不說,釋家便傳自於西域,我雖不信,卻不能否認它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發展,起到了一定的補益和推動……”

李泌靜坐傾聽,頗有些入迷,就連李汲連用了幾個比較生疏的詞匯,甚至於不小心犯了李世民之諱,都未曾在意。

只聽李汲繼續說道:“是以西域絕不可失,絲路絕不可斷,否則我唐便維持也難,遑論覆興啊?僅從眼前利益而言,絲路通時,兩京市稅是今日的十倍,姑臧隱然天下第三繁華都邑,則若能覆此舊貌,朝廷焉有困窮之理?而中朝府庫充盈,只須君臣上下不再醉生夢死,虛內實外,又安懼藩鎮坐大為禍呢?”

李泌頷首道:“此言我亦素知也,因此長衛想要覆通絲路,我絕對是讚成的。然其於長衛的謀劃……”

李汲伸出右手來,虛虛朝下一按,示意李泌稍安勿躁,其後說道:“然而正如阿兄所言,如今朝廷力蹙,便河北都只能遙制,況乎西域?即便規覆,怕是也不能久守,且必委之於人……”

李泌一皺眉頭:“你想坐領河西並兼安西、北庭,控制絲路?”

李汲笑笑:“有何不可?曩昔張氏在涼州,將絲路之利,足以自守,且無緣爭雄中原,氐羌鮮卑,五胡來來去去,莫不安撫、羈縻之,猶能稍稍得其利。而若絲路落在蕃賊手中,其利只輸邏些,中國何所有啊?

“朝廷能直控絲路,於中國為最善,惜乎不能;讓予吐蕃,是自斷臂膀;則唯有任命使臣,軍政一以委之,尚能補益中朝。明告阿兄,我實在不放心他人獨領西域,因此才急覆河西,以期西征,呼應郭昕、李元忠等。則若愚弟能夠逐去蕃賊,安定西陲,難道聖人還能遣一介使來易帥不成麽?”

李泌眉頭皺得更緊,直接問道:“你想要割據河西、西域?”

“何言割據?”李汲哈哈大笑道,“似閣羅鳳在南詔,才叫割據;便幽州朱希彩、成德李寶臣,都還不算割據哪。”頓了一頓,又道:“國家於內遷羌胡,多設羈縻州,允其刺史世襲,那其實才是割據。”

隨即正色道:“割據稱藩,自外於中國,無論對國家還是對自身,都毫無裨益。弟因此反覆籌思,要能善保自家,且有基業,又不割據,當如何辦?思來想去,忽一日恍然大悟,原來此前種種顧慮,都不過杞人憂天罷了。”

“何所思而雲然?”

李汲答道:“楊公南入我幕下,我待之上賓,將財計事一以委之,然其不知饜足,不安其位,仍日日期盼返歸中朝。由此可見,今之藩鎮,終非周之諸侯,所用幕僚未必本土士人,更非累代家臣,而都是天南海北,謀功業而暫投者也。其人雖然來投,其心多在中朝,只求於邊鎮立功,便可歸朝為將相——如封常清、高適等,及我等族叔李貞一(李棲筠),莫不如此。

“一則絲路貫通,將絲綢、瓷器販於極西,將殊方異貨售於兩京,一旦路絕,非但中國窘迫,便西域也不能完,必為回、蕃等所侵,東西商賈、百姓,並失所望——則有西域者,安肯絕中國而自立啊?二則西鎮幕僚,多出中國,且日望朝廷詔至,可為中國牧守,甚至於登堂拜相,則只須朝廷不迫之急,其誰肯附其主而背逆朝廷?

“如昔晉末之亂,涼州張氏屢屢遣軍南下相助司馬氏,其忠悃之心,至今稱之。倘若晉祚不終,五馬不南,張氏便自家兄終弟及亦或不能,安能割據啊?

“如此於國家——我唐,於百姓,於愚弟一門,不都是好事麽?”

李泌沈吟少頃,反問道:“則安祿山又如何說?”

李汲一撇嘴:“安祿山糙胡一個,不樂用士人,幕下只有嚴莊、高尚等落地士子,安能與愚弟相提並論?且其在幽州,異志一起,便可席卷河北,進圖兩京;弟在西域……不,哪怕只在涼州,道險地瘠,焉能率軍直下關中啊?阿兄顧慮得太無道理。”

“便我信你無異志,待你百年之後,又不知涼州、西域誰屬了。”

李汲笑道:“阿兄卻又思慮得太遠——如在開元時,若便料知幽州為亂,難道還能勸諫玄宗皇帝,不在盧龍設節鎮麽?由得東蕃南下?”隨即面色一整:“且唯有逐去蕃賊,收取西域,重啟絲路,溝通東西,於中國才是百年之利!若不收西域,中國必衰;若不使弟鎮西域,十年內必有異變!”

“你便對自身,如此的信心滿滿?”

李汲微微一笑:“因為而今肯將心思放在絲路上,並且不憚風險,有所行動者,唯有愚弟一人而已。”

李泌撚須沈吟少頃,不禁嘆息道:“這終非忠臣之言……”

李汲正色道:“阿兄不要只想著天家,著眼點要落在‘中國’二字上。”

“有何區別?”

李汲諷刺道:“你且去問楊家人有何區別。”

“則你若不忠於李姓,又忠於誰人?”

李汲傲然道:“我所忠者,國家社稷也,草人百姓也,還有堂堂中華數千年的禮儀、文化傳承也!”

眼見李泌再度默然,李汲雙眉一展,覆又笑道:“自然,這些話只能於私室之中,對阿兄明言,阿兄斷不可直稟聖人——歸京但雲我一心逐蕃禦寇,鑿通西域,重啟絲路便可。”頓了一頓,又建議說:“前些時日,弟方通過郁泠,向兩京豪賈商借錢糧,許以將來絲路之利,而絲路若通,總不成利皆歸於商賈,而我一無所得?阿兄可暗示,弟是貪圖殊方異貨,絲路利潤,說不定聖人便信了。”

李泌搖搖頭:“你未免太過小瞧今上了……”

李汲道:“不是我小瞧今上智慧,卻實不能高看今上志向。其實很多事,有如悶聲吃胡餅,各人心中有數,只須不捅破,面子上都下得來,也便無所謂了。西域所在偏遠,朝廷難以轄制,若我得之,必能有之,聖人未必料不及此;但他的心思,只要禍患不生於眼前,皆可敷衍得過。

“據聞此前蕃賊請和,聖人命李貞一前往折沖,暗諷應允蕃之所請——就連蕃賊,只要不殺過隴坻,他都可以視若無睹,況乎弟在千裏之外呢?”

李泌緩緩說道:“你在千裏之外,只要態度恭順,聖人自是無慮的;但恐你揮師而向關中……”

“此間樂,我又何必要去關中?”

李泌猶豫了一下,最終還是決定實話實說——“皇太子的本意,是想將你安置在鳳翔,最遠不過涇原……”

李汲嘴角一撇,心說我就知道——“天家事,為人臣者實不便插足——還是離得越遠越好啊。”

李泌瞥他一眼,一字一頓地問道:“設若……我是說設若,皇太子有密詔至,喚你率兵入朝,你去不去?”

“便聖人之命,我也未必樂去,況乎皇太子相召……”

“若你不去,皇太子實有性命之虞呢?他待你等若腹心,難道你便絲毫也不念舊情麽?”

這回輪到李汲張口結舌了——他是真不想摻合老李家父子之爭,但倘若李豫果起廢儲之心,甚至於有害子之意,難道自己就能眼睜睜瞧著李適去死嗎?況乎身在外鎮,誰是誰非,還真的很難洞悉其中內情啊。

想當初李亨吊著最後一口氣還沒咽呢,自己不也豁出性命,去保李豫麽?張後作亂,疑點甚多,天曉得是不是李亨本人的授意哪?那今後若是李豫病重,獨孤氏弄權,李適或者沈妃身處險境,召自己去救,自己又該如何抉擇?

稍稍躊躇,便問李泌:“獨孤貴妃所生韓王李回,而今幾歲?”

“大概十歲吧。”

李汲喟嘆一聲:“也快了……則鄭王李邈,京中口碑如何?”

李泌答道:“鄭王年方若冠,雅好讀書,以儒行聞,聖人常召入宮中,親加教導。然其雖有令名,且荷兵馬元帥之任,其實無功,也少與朝臣交結,暫不可與皇太子相提並論。”特意用了個“暫”字,就是要提醒李汲,將來之事誰都料不準啊。

李汲突然間笑起來了——“不如奏請元帥出監我涼州,豈不是好?”如此,則對李豫而言,可以給自己喜歡的兒子一個刷聲望的好機會,對李適而言,是把有威脅的兄弟從老爹身邊兒領走……

李泌瞪他一眼:“則聖人將以你為挾鄭王為質,而皇太子將疑你欲改換門庭矣!”

李汲甩甩袖子:“玩笑耳。”隨即正色對李泌說:“皇太子本是聖人長子,又有大功於社稷,除非罪逆不道,否則絕無廢儲之理……”

但他猛然間卻又頓住了,想了一想,苦笑道:“然而我唐的天子啊,今上之前,似還無長子承繼的先例哪!”

太宗李世民是高祖的次子,高宗李治是太宗第九子,中宗李顯是高宗第七子、睿宗李旦是高宗第八子,玄宗李隆基和肅宗李亨全都行三……長子繼位,在他老李家竟然變成了小概率事件!

李泌嘆息道:“此亦無可奈何。天子一踐祚,即為天下人之君父,非僅自家子女之君父;而皇太子於聖人為臣,於百僚為君,人倫之情自然淡薄……曩昔皇太子未正位時,他父子之間何嘗有什麽嫌隙啊?”

但隨即又正色道:“正如長衛所言,皇太子有大功於社稷,且賢,既已冊立,除非罪逆不道,否則絕不可廢,聖人若出亂命,中朝群僚必拼死力爭也!”

李汲搖搖頭:“何謂罪逆不道?如晉之湣懷太子司馬遹,一時酒罪,為賈後設謀害之,便張華、裴頠等苦諫,亦不能免於被廢。還有本朝章懷太子李賢,其罪也頗可疑,卻為生母則天皇後所親廢——生母猶如此,況乎今皇太子母並非中宮,聖人又專寵獨孤氏……”

隨即一擺手:“後事誰能預料,何必杞人憂天?明告阿兄,若聖人與皇太子父子之情已絕,中朝百僚皆不能解紛,而或皇太子,或沈妃將一紙書來,除非愚弟覘其因果,認為曲必在太子,否則事到臨頭,多半是會從命的。不過此言,阿兄也不必歸報聖人……”

說到這裏,卻又莞爾一笑:“不過麽,皇太子若欲發動,不援前例厚結禁軍,反來外鎮調兵,緩不濟急,必難成事——阿兄不如以此言來寬慰聖人好了。”

李泌考慮了一下,頷首道:“也好。”

李汲覺得吧,李豫所擔心的也就這倆問題了,且關鍵不在於自己是什麽態度,關鍵是李泌將會如何編織語言,歸京上奏。於是他將話鋒一轉,帶到李泌身上——“聞阿兄是以巡撫諸鎮之名到姑臧來的……”

李泌點點頭,說:“聖人雖然有所顧慮,終究與你情厚,望能彌補嫌隙,君臣久長,是以將愚兄自浙西召還,命來涼州。然此事終不便明告天下,因而愚兄出京後,先巡鳳翔、涇原,次第及於河西。”

“則阿兄還朝後,可能覆相麽?”

李泌搖搖頭:“想來聖人別有任命,我不可能久留於京畿。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